开云电竞app官网下载安装(用于批量生产螺栓、螺母、铆钉等紧固件的高效设备)的日常检修是保障其成型精度、生产效率及操作安全的核心环节。设备长期在高压力、高频率工况下运行,模具、传动系统、送料机构等易磨损或出现偏差,需通过每日检查及时发现隐患。以下是日常检修的核心内容及操作要点:
一、开机前检查:排除启动隐患,确保安全
开机前需对设备“静态状态”进行检查,重点确认关键部件无异常、安全装置有效:
1.模具与成型部件检查(核心精度保障)
模具安装状态:
检查各工位模具(切断模、镦粗模、成型模)是否紧固(螺栓有无松动,可用扳手复紧),模腔是否对齐(用卡尺测量模具中心偏差,≤0.05mm,偏差过大会导致工件偏心)。
清理模腔残留铁屑、油污(用压缩空气吹扫,避免铁屑嵌入工件导致表面划伤或模具崩裂),检查模腔内壁有无裂纹(尤其镦粗模,高压力下裂纹易扩展)。
顶针与推杆:
手动推动顶针,检查是否顺畅(无卡顿),顶针头部有无磨损(磨损会导致工件顶出不全,残留模内);若顶针有弯曲,需立即更换(避免断裂卡模)。
2.送料机构检查(保证送料精度)
料道与导向装置:
检查送料料道是否通畅(有无铁屑堵塞、料道变形),料道内壁是否光滑(涂抹少量润滑油,减少线材摩擦阻力)。
导向套(线材进入模具前的定位部件)有无磨损(内径磨损超0.1mm需更换,否则线材送料时会晃动,导致工件长度偏差)。
送料轮与离合器:
送料轮表面花纹是否清晰(磨损过度会打滑,导致送料长度不稳定),轮轴轴承有无异响(手动转动送料轮,感觉是否有卡顿)。
送料离合器(控制送料启停)动作是否灵敏(手动触发,检查是否能快速结合/分离),间隙是否合适(过紧易发热,过松易打滑)。
3.传动与润滑系统检查(设备运行基础)
齿轮与皮带:
检查传动齿轮啮合处有无油污、铁屑(清理后观察齿面有无点蚀、磨损,啮合间隙是否均匀,异响需停机检查)。
皮带(如电机传动皮带)松紧度是否合适(按压皮带中部,下沉量3-5mm为宜,过松易打滑,过紧会加剧轴承磨损),表面有无裂纹(老化皮带需及时更换)。
润滑系统:
检查各润滑点(齿轮箱、导轨、轴承座)油量是否充足(油位需在油窗1/2-2/3处),润滑油是否变质(观察油色,清澈为正常,发黑或有杂质需更换)。
手动按压润滑泵,确认润滑油能正常输送到各润滑点(如导轨面能看到油膜),堵塞时需疏通油路。
4.安全装置检查(避免人身设备事故)
检查急停按钮是否灵敏(按下后设备立即断电,重启后需复位才能启动),防护罩(如模具、传动轮防护罩)是否完好(无缺失、松动,防止操作时手部伸入)。
光电保护装置(部分设备配备)是否有效(用物体遮挡光眼,设备应立即停止运行)。
二、运行中巡检:实时监控设备状态,及时处理异常
设备运行时(每1-2小时巡检一次),通过“听、看、摸”判断是否正常,重点关注异常信号:
1.声音与振动(早期故障信号)
听异响:正常运行应为均匀的“运转声”,若出现“金属撞击声”(可能模具松动或错位)、“尖叫摩擦声”(润滑不足或轴承磨损)、“断续卡顿声”(送料机构卡料),需立即停机检查。
测振动:用手触摸电机、齿轮箱外壳,振动应轻微且均匀,若振动突然增大(如模具安装偏斜导致),需停机调整。
2.工件质量抽检(间接反映设备状态)
每生产50-100件,抽检工件尺寸(长度、直径)、表面质量(有无划伤、裂纹)、成型完整性(有无缺料、飞边):
尺寸偏差超公差(如螺栓长度偏差>0.1mm):可能送料长度不准(调整送料轮)或模具磨损(更换模具)。
表面划伤:可能模腔有铁屑(清理)或送料道不光滑(打磨或润滑)。
成型缺料:可能送料量不足(调大送料长度)或模具型腔磨损(修复或更换模具)。
3.温度与润滑(防止过热损坏)
检查电机、齿轮箱、轴承座温度(正常≤60℃,用手触摸不烫手),若超过70℃(烫手),可能润滑不足(补充润滑油)或部件磨损(如轴承损坏,需更换)。
观察润滑点是否持续供油(如导轨面应始终有油膜),断油时需检查润滑泵是否故障(如堵塞、电机不工作)。
4.安全与防护(避免意外)
检查急停按钮是否在“正常位置”(未被误按),防护罩是否因振动移位(若移位需重新固定,防止人体接触运动部件)。
清理设备周围散落的线材、工件(避免绊倒或卡入设备),保持操作区域整洁。
三、停机后维护(延长设备寿命)
每日生产结束后,需彻底清理并做基础维护,为次日运行做准备:
1.全面清理(防止残留腐蚀或卡滞)
用压缩空气吹扫设备表面及内部(模具、送料道、齿轮箱周围)的铁屑、粉尘(铁屑残留会吸附潮气,导致部件锈蚀)。
擦拭模具表面油污(用煤油或专用清洁剂),涂抹防锈油(尤其长期停机时,防止模腔生锈)。
清理料斗内剩余线材(避免线材在料斗内受压变形,影响次日送料精度)。
2.润滑与紧固(预防性维护)
按“润滑图表”对各润滑点加注润滑油/脂(如齿轮箱加齿轮油,轴承加锂基脂),重点润滑当日运行中声音、温度异常的部件。
检查关键部位螺栓(模具固定螺栓、送料机构螺栓),用扳手均匀复紧(避免因振动松动),标记松动频繁的螺栓(次日重点检查是否有磨损)。
3.安全与记录(标准化管理)
关闭总电源,确认设备完全停止后,整理工具、工件,填写《日常检修记录表》(记录运行异常、更换部件、工件质量情况),为后续维护提供依据。
若发现重大隐患(如模具裂纹、轴承异响),需在设备旁悬挂“故障警示牌”,通知维修人员处理,禁止次日带故障运行。